行業資訊
03-07
2023
博物館為什么需要講解員
???????博物館講解員是博物館重要的工作人員,是不會說話的文物/展品與觀眾展開溝通對話的媒介,他們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02-16
2023
數字化線上展館的應用及研究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經濟的快速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明顯的改善,物質消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當物質層面得到滿足后,人們對精神層面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博物館是集公益,娛樂,學習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公共機構,里面包含和可以傳播的文化信息非常廣泛,并且一般都會面相社會免費開放,達到普及文化知識的公益目的。但實體博物館的數量有限,每座博物館的場地面積也有限,難以接受太多的參觀人流量,這就造成了巨大的客流量和有限的博物館之間的矛盾局面。結合現實中供需矛盾的背景,再借助高科技的幫助,數字展館應運而生。本文主要介紹一下數字展館的特點以及其未來廣闊的發展前景。
02-13
2023
智慧博物館在6G時代的應用展望
未來的博物館將是集智慧化服務管理與傳統文化傳播于一體的博物館。2014年國家文物局選擇6家博物館為智慧博物館試點單位,文物博物館行業開始進行智慧博物館建設的探索。2016年國家文物局明確提出支持智慧博物館建設,國內博物館掀起建設智慧博物館的熱潮。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智慧博物館系統建設成果初步顯現。5G技術正在被應用于國內智慧博物館的建設。但是,5G技術因覆蓋范圍受限不能完全滿足智慧博物館應用需求。隨著6G時代的來臨,6G技術為更好的實現智慧博物館提供保障。6G技術可以應用于智慧博物館的愿景有:基于衛星與地面無線網絡相結合的高精度定位技術的博物館導覽系統、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全國文物云數據管理、高保真擴展現實(XR)交互在展覽中應用、具有智慧屬性的博物館建筑智能化管理、智能身份驗證、基于6G技術的云展覽、多維度智慧服務等。智慧博物館在6G時代將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02-11
2023
復蘇在即,解鎖智慧旅游新體驗
人間煙火處,年味正濃時。從陰霾重重、無人問津到拔開云霧、人山人海、歡聲笑語,2023年春節,文旅市場邁向復蘇,各大旅游景區呈現出了另一番景色。
02-09
2023
增強現實技術的智慧園林導覽系統設計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飛速進步,智慧園林設計需求也在隨之增長?,F有的園林導覽體系在展示方面并不成熟,用戶在游園時也會遇到各類問題。為了帶給用戶更具有真實性、互動性和趣味性的導覽體驗,將增強現實技術加入園林導覽系統以改進導覽系統。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查閱分析總結目前園林游覽中出現的問題,重點闡述增強現實技術在增強園林導覽、提升游園體驗、提高園林價值中的具體作用和設計方法。將總結出的設計方法與增強現實技術相結合,構建出園林導覽系統,同時為未來智能園林導覽系統設計提出全新的解決方案。
02-06
2023
語音導覽的發展及在博物館的應用
語音導覽的出現,改變了博物館傳統的宣教模式,提高了宣教效率。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語音導覽也在不斷地更新換代。追溯語音導覽的歷史與發展過程,并以中國國家博物館為例,宏觀的介紹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語音設置情況。分析館內語音導覽在設置上的優缺點。
02-03
2023
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現狀與完善策略思考
文章分析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的現狀,從健全文物藏品管理制度、完善文物藏品保管設施、規范文物藏品管理程序、提高文物保管人員素質、增強文物藏品保護意識幾個方面入手,重點探討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的完善策略。旨在為相關人員提供借鑒參考,引起博物館對文物藏品管理的重視,提高在文物藏品管理方面的能力水平,更好地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01-31
2023
淺談AR技術在智慧博物館中的應用
本文首先分別介紹了AR技術和智慧博物館的概念,而后從三個方面闡述AR技術應用于智慧博物館的意義,之后再從跟蹤定位注冊技術、顯示技術、人機交互技術等三方面詳細介紹AR的關鍵技術,并深入討論AR技術在智慧博物館的個性化展覽和智能化導覽中的應用,提出AR技術應用于智慧博物館需要注意的三個問題,即形式大于內容、AR技術優劣不等、觀眾接受度不高。
01-29
2023
3S技術在智慧旅游中的應用
為了解3S技術在智慧旅游中的應用并為未來“雄安新區”發展提供借鑒,本文以北京市為例,采用案例研究法,對北京“智慧旅游”應用體系進行分析,并提出雄安新區“智慧旅游城市”發展建議。
01-16
2023
從博物館語音導覽系統發展談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智慧導覽系統建設
語音導覽系統作為博物館知識傳播和公眾服務的重要方式之一,經歷了長期的發展過程。隨著越來越多科學技術在博物館的應用,公眾對博物館導覽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為博物館觀眾研究與技術應用帶來了機遇與挑戰。文章介紹了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智慧導覽系統的建設實踐,對智慧導覽系統構建的技術難點、內容展示、觀眾需求、后臺管理架構等方面進行設計分析與研究,以期為智慧化的公眾服務提供借鑒。